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所以要少說話

 今天出門要完成3件事
先和一位念佛法會上認識的朋友吃麵聚會
是自己說話不清楚嗎
不知什麼原因
說著這個週末的法會報名名額已經滿了
所以決定不參加這次的法會
或者考慮參加下一個法會
分手後朋友還寄來短信說的是下一個法會報名還開放呀
或者朋友希望自己能參加下一個法會
或者是自己會錯朋友的心意
是呀


完成第3件事卻真考功夫
是銀行的下載軟體的操作問題
或許是自己不會操作
所以希望銀行官員可以指引
一番解釋自己面對的操作問題
第一個官員不了解卻仍堅持
要求見第2位官員
同樣情形出現
心裡已經在嘀咕了
是自己說話不清楚嗎
是自己溝通有問題嗎
算了吧
反正不關生死
就不需解決咯
就走出銀行

自己的結論是
是自己說話不清楚
是自己溝通有問題
所以
以後
少說話
少說話
少說話

阿彌陀佛


2023年7月5日星期三

答問「良師益友」

【周泳杉老師答問】

【問】請教老師,修學過程中,「良師益友」必不可少,可是芸芸眾生中,「良師」如何尋找,「益友」又如何結交?有何標準?

 

【答】先講如何尋找良師:真誠心。只要有一顆想要學道的真誠心,你就跟善知識感應了。什麼叫學道的真誠心呢?首先你要對道很渴求,喜歡聽法,渴求裡面的道理。第二個是改習氣,聽了以後還要認真地去改,而不是聽完就算了,要真正下功夫去改。   

    袁了凡說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要改過,一定要在佛菩薩面前立誓,也就是發願。然後要找同參道友監督,譬如說聽經,如果有同參道友在,平常交談就討論道,大家的興趣就比較高昂。所以想要非常積極地修道,你就會跟善知識感應,用真誠心就能尋到良師益友。標準是什麼呢?要用功才能知道。大致上講,善知識一定是有正知正見的,而正知正見的標準是什麼呢?

《瑜伽師地論》裡面講了八個標準:第一個是「安住禁戒」,要持戒,持戒持得很自然才叫安住,如果很勉強就不叫安住了,既然是「安住禁戒」說明他持戒的功夫已經很深了,讀了大乘經,就會知道什麼是戒。能安住禁戒的人絕對不會不守規矩,他的生活各方面都是有條不紊的,東西不會亂擺,作息很有規律,做事規規矩矩。如果看到一個人生活是亂的,大概就知道這個人沒有安住禁戒。再來為人正派,如果這個人做人不是很正派,言語輕浮,舉止輕佻,男女關係不夠嚴謹,沒有威儀,這個人就是不可靠的。

    第二個是「具足多聞」,他可以幫助你學習經典,「多聞」就是對大小乘的經典都很熟悉,他在經教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他能夠把很多道理講得很清楚、很透徹。

第三個是「能有所證」,要有證果的功夫,但是這個很困難,末法時代要能夠找到證果的人非常不容易,所以關於這條我就不詳細講解了。

    第四個是「性多哀憫」,他的個性很慈悲,富有同情心,不忍別人受苦,所以他不會給別人添麻煩,不會惱害眾生,希望眾生好,憐憫眾生,看不得別人吃苦,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有一顆柔軟之心。   

    第五個是「心無厭倦」,在教學方面,這個人非常有耐心。有人學習能力不足或者習氣很重,被講了好幾次都不能改,一直添麻煩,一直不聽話,他依然有耐心地去教,不會放棄,沒有厭倦。

    第六個是「善能勘忍」,他的忍辱功夫很強,別人得罪他,他不會產生報復心、嗔恚心,無論別人怎麼樣得罪他、毀謗他,他都一笑置之。對環境也能忍,忍熱,忍冷。譬如說對於蚊蟲叮咬,他能忍,不會想著怎麼把它殺掉。對於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的折磨,他都能忍受。

    第七個是「無有怖畏」,這條專門指講法的人。他在大眾面前說法,不會有害怕的心。一般人在大眾面前會講不出話,或是一說話就發抖,會站不穩,他完全不會。經典裡面講腋不流汗、辯才無礙,可以侃侃而談,口才、颱風很好,很有次第性,不會緊張地語無倫次、甚至語塞。

    第八個是「語具圓滿」,聽他講話,不會讓人覺得難受,不會有衝突感。話語是一種工具,所謂「圓滿」就是能攝受眾生,讓眾生感受到關懷,眾生才能接受他的法,不會讓眾生誤會他的話並覺得自己被針對。   

    要具備這八個條件,很難。當我們現在找不到完全具備這八個標準的善知識時,稍微打一個折扣也可以接受。從這八個標準來看,我們就能判斷這個老師、這個善知識有沒有接近標準,越接近,這個人就不會出什麼大的紕漏,就越值得我們信賴。這是良師的標準。

 

 

關於益友,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點「友直」是指正直。正直的人他不會佔便宜,如果一個人交朋友是為了利益,注意,這個人絕對不能交,因為他不正直。我所指的是同參道友,平常那種泛泛之交的朋友不在這個範圍,因為如果你要用這個標準來交朋友的話,大概是交不到的。所以一般社會上的朋友不在此列。修學的同參道友能跟你一起修道、論道、交心,這個朋友一定要正直,他跟你交朋友並不是要貪你的利益或是講什麼條件。而且,正直的人會說誠實語,因為他對你沒有任何企圖,所以不需要騙你。

    第二點「友諒」。「諒」要解釋為能夠體諒別人,將心比心,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替人著想,不佔便宜。

    第三點「友多聞」,這個人博學多識,見多識廣,有學問。

    朋友之間有「責善」的義務,「責善」就是用善來相互要求,既然是同參道友,我們一定希望對方好,在道上,我們都用善來勸勉對方,並且在被對方指出缺點時,自己不會發脾氣,能虛心接受,這樣人家才會繼續告訴你,你才會不斷提升。

    朋友之間還有「通財之義」。並不是說有了「通財之義」就可以到處借錢,而是說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幫助他,在財務上面不要讓他捉襟見肘。但是要注意,我們自己不能有「因為他是我朋友,所以在我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他必須有義務幫助我。」這樣的想法。

    還要注意要有「不言家醜」的義務。我們會向朋友傾訴、咨詢家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希望朋友幫忙拿主意,給建議。作為好朋友,一定具備「不言家醜」的道德。別人家的事情,你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絕口不向別人提及,這是道德底線。誰家沒有比較不堪的事情呢?如果到處去給人家宣傳,你叫他以後怎麼在他的人際關係里立足呢?

    以上就是好朋友應做的三個義務,這就是擇友的標準。


2023年7月1日星期六

自以為是


淨空老和尚 | 學習《神愛世人》 第七之二集

「遇到困難解救之道,在聖賢教誨我們的經典當中。

『因為這些教誨』,記住,這句話指的就是,因為這些遺留在世間的經典,基督教的《新舊約》、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是指這些。

這些教誨我們要把它認清楚,『是我們全體人類現狀的解救之道』,這句話說得好,我們要記在心上。我們遇到困難了,怎麼解救?解救之道在哪裡?在這些聖賢教誨我們的經典當中。

我每天讀這些經,不是不用功,有人讀三遍、有人讀五遍,還有《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三千遍的、念五千遍的、念一萬遍的,我都見過,我對他很尊敬。他有沒有問題?有。什麼問題?自以為是

就是這裡所說的,他沒有得救,他沒有辦法解決他自己問題,總的原因,就是我們常說的,放不下! 放不下的人學習宗教的,初級的,在宗教裡面他是初級班的學生,小學。為什麼不得其用?他沒有透徹的了解,他沒有辦法落實在他自己起心動念之處,沒有用在自己日常生活言談舉止之間,所以他不得解救之道。

我們遇到了,講解給他聽,有沒有用處?沒用。為什麼沒有用?他的看法、他的想法他認為他是正確的,不能接受別人建議,這才是根源。老師,會教的老師,懂得教育的方法,跟那個不懂方法的不一樣。懂得方法的,依照古人留下來的方法,要把一個人教好,要做好的榜樣給他看;也就是做樣子,做出榜樣,讓他看到,讓他豁然大悟。不容易!要做多久?什麼時候開悟了,你做這個樣子可以改變方法了。如果毛病、習氣放不下,錯誤的見解很深很厚,堅固的執著,難!

喚醒一個人,菩薩慈悲,不捨眾生,生生世世追著他,一直追著他,到他覺悟為止;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圓滿了,目的達到了,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幫他提升,榜樣還是離不開的。墮落很容易,跳出來可不簡單。所以稱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對眾生無比的恩德,只有得到經教教誨利益的人,他才知道;沒得到利益,難!

【學習《神愛世人》 第七集】原文及連結如下:

https://www.amtbtn.org/online_tv.php?t=1&cpi=98&ci=195...